相关数据包




来源:雪球App,作者: matias,(https://xueqiu.com/6205861642/262422280)
看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先不谈这个大V说得对与错,我们先来看一个打工人,退休后办理退休后,自己的表格是长啥样?
这是一个退休企业人员的养老金构成明细,分为三部分,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和过渡性养老金,个人实际领取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部分+过渡性养老金(如有)。
基础性养老金,江苏跟其他省份的规则几乎没有差异,基本上是按照劳动保障部门的规则来。
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我们每个月缴纳的8%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及其增值的钱,男性60岁退休以后,目前是按照139个月来均摊,这一块,江苏也跟其他省份没有区别。
争议最大的部分,是“过渡性养老金”,但是现在越描越玄乎,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故意,在很多大V和自媒体的嘴里就成了“江苏退休金”远远低于全国。
就跟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被起诉,有外媒甚至省略football一个道理,我们别说外媒,自己国内媒体和大v都是为了流量,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丝毫没有为过渡性养老金偏低,为江苏社保部门站台的意思,本人也对退休工资,不仅仅是过渡性养老金,也不是江苏省,而是全国范围内退休人员工资都存在双轨制,表示我去年买了个表。
那么,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呢?
这还要从我国的养老金账户或制度的建立开始说,我们国家真正开始公司和个人真金白银缴纳社保,是1994年(还是1992年,假设1994年吧)才有的;而真正体制内事业单位和人员开始真金白银缴纳社保,恐怕也就是10年左右的样子。
因此,假设老张,1962年生人,1984年开始就在某国营汽车公司工作,但是,1994年国家才开始要求缴纳社保。
那么,1984-1994,这中间10年,怎么算呢?算老张一直没有缴纳?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不是老张没有缴纳,而是当时没有开始缴纳。
后来的政策就是折算缴纳,或等同缴纳,就权当老张缴纳了,这部分就是过渡性养老金。
计算公式就不写了,工资基数最开始全国各省市基本上问题不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都是95年为基数。
不仅仅是国营企业,甚至当时上山下乡、上大学,甚至当兵等,都可以折算工龄或缴纳年限,这个是国家政策。
事业单位人员,实际自己缴纳社保部分,甚至可以追溯到2014年以前。因此,过渡性养老金,他们的年限更多。
过渡性养老金这一块,江苏省呢,有的人调整了,但是,完全在国企或有国企工作经历但跳槽到外资/民营企业的人,没有调整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基础工资,也就是媒体说的:基数依然是1995年的工资数据。
有些省份已经是随着经济发展,后来上调了过渡性养老基金的基数,那么这个账户的钱就多了,如果均摊月数不不变,到手养老金的钱就多了。
广东省在2020年就出台文件,公告说用5年时间逐年过渡到全额发放:第一年(2021年)发放30%,第二年(2022年)发放50%,第三年(2023年)发放70%,第四年(2024年)发放90%,第五年(2025年)及以后发放100%。
发放时间,貌似是每年1月份。
那么,是不是退休的人员都有过渡性养老金呢?未必。
如果老李同志,一直在民营企业干到退休,命苦,不能怨,就没有所谓的过渡性养老金。
如果老王同志是灵活就业人员,也别想多了,可能还不如老李。
如果老孙同志一直在外企呢,很可能也没有,但是,因为外资收入比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高,公司也按照实际收入依法缴纳社保,老孙虽然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但是,个人账户经过钱多呀。
啥,老刘是农民?一边去,跟你们农民没关系。
简单总结就是,过渡性养老金,如果没有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经历,这个玩意跟你没啥关系,别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一天天的,天天做美梦。
当然,理论上说,只要在1993年或1995年就建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民营单位的员工,该员工退休后,也可以享受过渡性养老金部分。
我国民营企业作为一个全体看,大家觉得30年前,有几个民营企业会给职工建立养老金账户并且缴纳养老基金呢?
2009年,我去珠三角出差,接触到供应商,有民营企业,有港台企业,只有极少数的管理人员,企业才会给缴纳社保,还不是按照工资实际收入缴纳,而是最低基数缴纳。
再往前推10年,只能是比2009年更糟糕。
对目前你我有啥影响?
如果你不是在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或gwy,基本上最早1992年参加工作,最迟199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 任何影响。特别是很多人是2000年年甚至更晚参加工作的又不是国有/体制内工作的,几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