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包




天猫超市“拉黑”了我?
眼看就要过年,考虑到大量的年货购买需求,孙女士通过“平安银行”App购买了两张“天猫超市”的充值卡,一张面值500元,一张面值200元,通过卡密充值的方式绑定到了自己的账户上。然而,1月8日一早,她再次试图通过天猫超市购物时,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下单。
“每次结算时,都会弹窗提示我‘同一时间下单人数过多,建议稍后再试’。刚开始我以为是元旦买东西的人多,系统繁忙。可我整整试了一上午,都没法下单,后来意识到我大概率是被天猫超市‘拉黑’了。”
所谓的“被拉黑”,就是消费者账户被天猫超市认定为有异常,无法继续在平台购买物品,充值卡内的余额也暂时无法使用。
消费者疑惑:
“我为什么被限制下单?”
别问,问也不知道
用户究竟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被限制使用?
《天猫超市卡使用规则》对此有说明:一方面,天猫超市可能基于其保护所有消费者公平购物机会、保障公平交易秩序以及其他合理商业原因,对相应商品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一定数量的限购或享淘卡的使用限制等安排;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曾经存在、出现或经天猫超市合理怀疑存在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也将被取消购买(充值)、继续使用享淘卡或获得充值赠金、活动赠金的资格。
然而,由于规则讲得并不细致
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
自己的哪个行为
触发了平台的“限制”
孙女士就对此一头雾水:“我就买了牛奶、零食、尿不湿等日用品,总共没下几单,更不存在规则里面提到的恶意行为,为什么还是被限制使用了呢?”
上海市民黄女士在被限制购物后,曾仔细回忆过自己的购物行为,她怀疑跟自己12月初使用家里人的账号下单有关系。“当时正好有优惠,我就分开几个账户下的单,比一个账户下单优惠。”结果,不仅自己的账户被锁定,家里人的账户也都显示异常,卡里共计2000余元的余额无法再继续使用。
法律界人士:消费者有权知晓原因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律师,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慧慧表示,问题的争议焦点在于天猫超市究竟如何认定消费者出现了限制情形。天猫超市作为规则制定者,有规则解释权,应该向消费者说明并证明超市卡被限制使用的具体原因,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信服,免去争议。
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刘泽若律师认为,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天猫超市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明确进入和退出平台、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另外,消费者自愿注册成为会员,并购买消费卡兑换消费,已与平台形成网络服务合同关系,双方均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各项规则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如果消费者违规,天猫平台有权根据《电子商务法》及平台服务规则及双方约定对其账户进行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交易行为等方式,违规的消费者要承担自己的违约责任。“消费者也要仔细阅读合约,自觉遵守平台的购物规范。”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上观新闻、网友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